王大可
1950年,王大可在沈陽參加工作,任沈陽市文化俱樂部(文化宮)美工師。1952年,調入東北人民藝術劇院,搞服裝設計。1954年,調入中央實驗歌劇院設計室。1954年,王設計的舞劇“寶蓮燈”服裝,被蘇聯新西伯利亞歌舞劇院采用,并成為電影道具。1958年去北大荒,1960年調入牡丹江文工團。“文化大革命”期間,走“五七”道路下鄉。1979年,回遼寧人民藝術劇院任服裝設計師。1982年,王大可為話劇《天國之亂》搞的服裝設計在遼寧省舞臺美術展覽中獲一等獎。王大可為話劇《媽媽的夢》搞的服裝設計參加了全國舞臺美術展覽,受到好評。1984年退休。王大可善于收集歷史服飾資料,在包裝設計及裝潢藝術上,都有所創新。王大可為東北人民藝術劇院、中央歌劇院設計制作的贈送給國內外客人的錦旗、相冊,都得到了好評。退休后,王大可出于愛好,專攻篆刻。古典詩詞、風景區對聯、名人名句、個人印章都是其篆刻的內容。十余年來,王大可印刻近千方,為遼藝建院四十周年,主動刻印劇目、印章205方,懷念故鄉刻印85方。王大可的作品,傳到美國、加拿大、日本等國和港、澳、臺地區。1987年10月,王大可的篆刻作品在“中國戲劇家書畫展”中獲二等獎,其作品被天津戲劇博物館收藏;1990年人選“炎黃子孫與各國友好書畫展(國際展)”,獲一等獎。1999年“中國戲劇節”采用了王大可的作品。王大可的最后作品《昆明大觀樓長聯》,刀法精湛,堪稱藝術之珍品。2000年5月,王大可因病逝世,終年78歲。王大可,1922年出生,法庫縣法庫鎮人。畢業于法庫縣國民高等學校,曾就讀于沈陽市美術專科學校。
王大可善于收集歷史服飾資料,在包裝設計及裝潢藝術上,都有所創新。
百度百科內容由網友共同編輯,如您發現自己的詞條內容不準確或不完善,歡迎使用本人詞條編輯服務(免費)參與修正。立即前往>>